首页 » 松风茶肆 » 小茶馆 » 可口可乐和希特勒,不得不说的历史

可口可乐和希特勒,不得不说的历史

2021-12-27 小茶馆 1,491

图片

虽然可口可乐如今风靡全球,但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大部分地方还不太买这种饮料的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可口可乐在国际舞台上取得的唯一成就是在纳粹德国的装瓶业务。

图片

纳粹时期的可乐海报

1929年,美国人雷布斯(Ray Powers)把可口可乐带到了德国。他努力工作,雄心勃勃。到1933年,Coca-Cola在德国的销量已从最初的每年6000箱提升到每年10万箱。

在一战结束后那段混乱的时期里,雷布斯的事业可谓非常成功,但和一路混成了国家元首的阿道夫·希特勒比起来还是逊色多了。这个超级大坏蛋上台之后推行纳粹主义,反美成为德国舆论的主流。

纳粹舆论没日没夜的宣传美国“想要把德国变成殖民地”,让人民群众相信一切不如意都是美帝国主义捣的鬼。在这种民族主义和反美情绪爆棚的情况下,可口可乐的销售似乎将陷入非常不利的境地。

 

图片

“觉得美国人坏的请举手”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1938年,可口可乐在德国的销售进一步扩张,共有43家装瓶厂和600多家分销商,销量竟比上年翻了一番。原因不是可口可乐中的咖啡因让德国人欲罢不能,而是因为精明的雷布斯找到了一个从源头解决矛盾的办法——如果没人知道可口可乐是美国货,不就没人会抵制了吗?

深谙纳粹式洗脑策略的雷布斯,开始通过所有的传播渠道来促使可口可乐的形象本土化,并尽可能的加强可乐品牌与纳粹之间的紧密联系:如果一本杂志的封面是希特勒,那么封底一定是可口可乐;如果一张报纸的上半截是纳粹海报,那么下半截肯定是可口可乐。

 

图片

纳粹化的可口可乐包装

除了铺天盖地的广告之外,可口可乐还大量参与纳粹党的各种活动,比如为希特勒青年团的集会提供卡车,或者赞助纳粹举办的各种展览,甚至纳粹德国最著名的口号“一个民族,一个帝国,一个元首” ,也被可口可乐改成了“一个民族,一个帝国,一杯可乐”。恨不得在勃兰登堡门上架起高音喇叭,天天歌颂慈父希特勒是德国人民的大救星。

 

图片

“不喝不是德国人”

当希特勒青年团坐着印有“Coca-Cola"的卡车,喝着清爽的免费可乐参加反美大会时,谁会相信这浓眉大眼的瓶子里装的竟然是美国舶来的反革命?可见可乐公司对纳粹主义价值观的贯彻,比不远万里从美国运来的可乐糖浆还要浓厚许多。

 

图片

爱元首更爱可乐的纳粹青年

雷布斯用他伟大的营销手段成功忽悠了德国人,让德国大众相信可口可乐是值得他们骄傲的国货精品。1936年柏林奥运会举办时,可口可乐是三大主要赞助商之一,希特勒则是世界各国面前最骄傲的主持人。

 

图片

要知道,那是一个没有谷歌和维基百科的时代,从旁人的嘴里你很难搞清楚一个新玩意的来龙去脉。

所以当半路上忽然跳出个推销员请你品尝一瓶冒着气泡的古怪汽水,尤其是他身后海报上的可乐Logo正舒舒服服的躺在纳粹万字标旁边——作为一个爱国心炸裂的青年纳粹冲锋队员,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哎哟我大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最新发明万岁!”

如果你想的是“这么好喝可能是美帝国主义的糖衣炮弹。”那就赶快滚,我们喜欢不怕死的大头炮灰,不需要你这么精明的小伙儿。

 

图片

 

雷布斯的耍猴战略为可口可乐赢得了发展空间,但这款饮料在纳粹德国的命运最终还是取决于希特勒的态度。虽然帝国官员相信这种东西对于德国人来说太无聊了,然而美国性质的产品,比如财富和华而不实的梦想等,对全世界的民众都有着不同寻常的吸引力,就连希特勒也不能免俗。

尽管在各个方面都使劲忽悠德国人讨厌美国,但希特勒本人却是美国大众消费的倡导者,并欢迎美国的高效生产方式。可口可乐现代化的统一生产方式让希特勒印象深刻,元首也需要一个产品来宣传纳粹帝国无以伦比的生产效率。

于是两者一拍即合,可口可乐将自身利益与德国统治者的利益结合起来,甚至完成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作为一个美国公司在德国完整的保存到战争结束。

 

图片

万字形的开瓶器

为了宣传纳粹的光辉形象,这位国际爱国主义标兵甚至享受到很多德国品牌都没有的特权。当时希特勒的心腹赫尔曼·戈林(Hermann Goering),在1935年提了一项“四年计划”,将进口限制在最低限度,以使德国自给自足并准备战争。同时期苏联也在搞五年计划,两方的小算盘都打得飞快。但即使是这种紧张的气氛中,雷布斯依然能把美国生产的可乐原浆源源不断运到德国。

可口可乐在德国的忽悠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二战结束后,一队被押送到新泽西州的德国战俘看见路旁的可口可乐广告牌,竟然惊讶的问押送的美国士兵,你们美国也有可口可乐?

雷布斯的努力让可口可乐和纳粹携手走上了第三帝国的康庄大道,但这个创业故事里的每个人都那么不寻常,他在1938年的一场车祸中死掉了...当雷布斯以被车撞死这种商战剧里最标准也是最狗血的方式退场后,他的助手,德国人马克思·凯特(Max Keith)接替了他的位置。

 

图片

照片中这个不苟言笑的小背头,就是纳粹时期可口可乐在德国的负责人Max Keith。

相比于壮志未酬的雷布斯,凯特更精通品牌的生存哲学。在他的管理下,可口可乐不但继承了雷布斯时代的忠党爱国这一优良品质,而且整个公司的运作也更加纳粹化:勤奋、专制、志向远大,并且对公司的运营相当狂热,正如希特勒对待他的纳粹帝国。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可口可乐被赋予了爱国的形象,号召大家以可乐为武器,与自由民主的敌人作斗争!而在纳粹德国,可口可乐则是元首和第三帝国的坚定支持者,每一瓶可口可乐都是灌满了纳粹真气的手榴弹,不把所有阻碍德意志民族发展的外国佬炸光不罢休!

于是乎,在美国,人们挥着可乐瓶子热爱他们的自由;在德国,人们挥着可乐瓶子热爱他们的元首。

 

图片

“老兄,你那瓶美国可乐不如我的德国可乐正宗啊”

自由民主的口号显然没有外汇来的实际,可口可乐总公司尽管知道德国那边在干啥,但为了更好的产品销量,依然有源源不断的可乐原浆被运去支持纳粹事业。这种灵活的企业战略形成了二战前期世界的一个奇观:可口可乐同时在民主美国和纳粹德国以本土爱国品牌的形象存在。

只是爱国主义从来不是用来套近乎的手段,两瓶可乐争着爱国就像两兄弟争着爱一个女人,最终只能演化成一场手足相残的悲剧。

二战开战后,可口可乐命运如何?美国可乐、德国可乐如何化解危机、逢凶化吉?各位看官稍安勿躁,且听下回分解。

本文来源:缤果可乐

发布评论

© 风渡 All Rights Reserved · 链接 ·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