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和希特勒,不得不说的历史》中有个疑问,二战开打后可口可乐命运如何?现在到解决问题的时候了。二战开始后,美国与纳粹德国之间断绝了一切交流,制造可口可乐最重要的原料——可乐糖浆自然也就没法运到德国。
没有了大本营的支持,德国可口可乐的经营立刻陷入了困境。Max Keith必须发明一种新的饮料来继续拥护元首的帝国计划。于是,凯特发明了芬达(Fanta)。
和你在电影上看到的所有稀奇古怪的纳粹计划一样,芬达的研制也离不开纳粹疯狂科学家的参与:凯特和他的首席化学家Scheteling博士一起,研发出了这种可口可乐的替代品。
最初的芬达保留了可口可乐的颜色,以缓解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战争年代物资紧缺,疯狂的科学家们也搞不定可口可乐熬中药一样的复杂配方,所以他们使用了其他食品行业的遗留产物,包括奶酪生产的副产品乳清,以及苹果酒生产中剩下的苹果纤维。如果你是个黄皮纳粹或者德棍,请一定记住原始芬达只有苹果味,其他各种口味的芬达统统是山寨货,喝再多也无法体会纳粹帝国昔日的荣光。
我是墙头老司机,风一吹就换个漆
马克思用德语中的幻想(Fantasie)一词,将自己的饮料命名为芬达(Fanta)。芬达的出现是一个高瞻远瞩的努力,如果美德两国士兵在战场上撞面,刚想开枪却发现大家都攥着瓶可乐,真是碰杯也不好、死掐也过分...而芬达则解决了这个尴尬。
“我X!你丫是喝芬达的纳粹!”
“我X!你丫山寨我们德意志可口可乐!”
抱着引以为豪的可乐和被美国人山寨的怒火,德国军队在二战初期所向披靡。由此带来了稍微改变一点历史进程的副作用就是,德国人打到哪,就意味着哪的可乐原浆供应就此中断。所以凯特的手下总是兴冲冲跟在党卫军屁股后面,到处接收可乐工场用来改产芬达。
如果一个欧洲居民一觉醒来发现原来街边卖可乐的小摊改卖了芬达,真不好意思,贵国已沦陷...最好赶快立正行个纳粹礼,免得暗中观察的盖世太保把你扔去喂毒气。
那不是芬达饮料车吗?什么!我大法兰西亡了?
在凯特领导下,德国可口可乐进一步展现了其支持纳粹战争的努力:1943年,芬达总产量达到了创纪录的300万箱。
同时凯特也在考虑更好地节约成本以支持纳粹战争。比如像柯达公司生产奴隶胶卷那样,使用占领区的犹太奴工来进行芬达的灌装工作。芬达工厂挽救了不少犹太人的生命(至少是暂时的),多产几箱芬达就意味着晚几天被送进集中营,也许就能逃脱被做成肥皂的命运。
对于那些从辛德勒名单中落选的犹太人而言,能上凯特名单也是保命的一种方式。不管是否出于本意,凯特在这个时期扮演了拯救者的角色,可见自由的可口可乐精神在人类社会最黑暗的角落也能绽放光芒。
劳动带来芬达!
纳粹同样没有亏待凯特的效忠,他的公司自始至终都能不受战时配给制度影响,获得超量的糖。在食糖资源紧缺的时候,芬达开始成为德国人民烹饪的调味品,从而进一步打开销路。即使在党国存亡堪忧的困难阶段,公司的忠诚也没有动摇:1944年,凯特和他的公司仍然生产了200万瓶纳粹芬达,销往这个正在盟军的轰炸中化成瓦砾的国家。
1944年对于芬达或许还是个不错的年头,但对于纳粹要糟糕得多。随着苏联那些以伏特加为能源的坦克攻入德国本土,也到了希特勒从他的第三帝国之梦中解脱的时候了。事到如今,只希望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时能喝上瓶芬达,这样他幻想破灭的时候或许好受些。
被不切实际的幻想冲昏了头脑的希特勒
盟军到达后,凯特又做出了另一番展示忠诚度的惊人举措。当他以苦盼王师的欣喜姿态,迫切表达出愿意把德国可口可乐所有资产上交给美国总公司时,似乎证明了自己对可口可乐一以贯之的忠诚态度。
鉴于德国境内的可乐工厂实际上早就被盟军炸成了废墟,帝国马克更是一文不值,我们有理由相信是凯特的忠诚而不是这些理论上的资产打动了总公司,总之芬达避免了作为纳粹遗毒被彻底消灭的命运,并被吸纳为可口可乐公司的果味饮料品牌销售至今。
虽然如今芬达玻璃瓶里灌装的乃自由民主之思想,但高傲的雅利安基因从未彻底流失。也许是受够了寄人篱下的屈辱,2015年,芬达在德国推出75周年纪念广告,希望消费者们和芬达一起回顾“75年前的美好时光”。
75年前的1940年,正是马克思和Scheteling博士发明芬达的年份。那时鲜艳万字旗在柏林总理大厦上高高飘扬,那时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把英法联军打得满地乱窜,那时斯图卡轰炸机的嘶吼让整个欧洲大陆肝胆俱裂。
那时也正是忠诚的凯特和他忠诚的德国可口可乐公司最辉煌的时期。可惜啊可惜,要不是赫尔曼·戈林那个蠢胖子在敦刻尔克拖后腿、在英吉利海峡拖后腿、在斯大林格勒拖后腿,说不定元首就能完成他打造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梦想,芬达也会理所应当地成为世界饮料一哥,而不是现在那个在可口可乐屁股后面的万年二弟。
事到如今,芬达的心中只有恨。
本文来源:缤果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