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泛安防 » Web3.0 详解

Web3.0 详解

2022-04-18 泛安防 1,117

一、Web1.0到Web3.0

1、Web 1.0

也就是第一代互联网,是静态互联网,主要的应用是网络媒体。各网媒雇佣一大批编辑,将图文并茂的内容发布成为网页。读者访问网站,浏览数字内容,但只能读不能写,无法参与内容的创造。整个 Web 1.0 媒体相当于传统报刊杂志的电子化。

以这些数字内容为主体,考虑以下四个问题:

  1. 谁创造它?
  2. 它归谁所有?
  3. 它由谁管理、控制和支配?
  4. 它创造的价值如何分配?

那么 Web 1.0 范式是这样的:平台创造、平台所有、平台控制、平台受益。

主要代表就是网易,新浪等门户网站。

2、Web 2.0

也就是第二代互联网,是交互式互联网,主要的应用是社交网络和电商。在这个阶段,平台只是提供一个基础设施,自己创造的内容很少,绝大多数内容是用户创造的。但是平台却静悄悄的扩张了自己的权利,凭借着自己对技术基础设施的控制权,兵不血刃地把用户数据的所有权也拿到了手上。在 Web 2.0 平台上,用户创造的数字内容,所有权属于平台,控制权也属于平台,平台可以决定编辑、修改、删除和屏蔽用户的内容,甚至可以删掉用户的账号,将用户驱逐出其社交网络。此外,这些数字内容所创造的价值如何分配,由平台说了算。用户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足迹,其价值也由平台无偿占有。

因此 Web 2.0 的范式是:用户创造、平台所有、平台控制、平台分配。

主要代表就是微博、推特、抖音等社交媒体。

3、Web 3.0

对比 Web 1.0 和 2.0,不难看出,Web 1.0 虽然对用户不友好,将数字内容和数据的生产限定在了一个很小的范围,但符合“谁创造、谁拥有、谁受益”的市场经济基本原则。而 Web 2.0 从数字内容、或者数据的所有权和价值分配角度来看,是扭曲的,是不合理的,创造者的基本权利被剥夺,用户价值被随意汲取,这实际上是一种数字奴役制度。

这解释了为什么只有 Web 2.0 时代产生了若干超级巨头,因为这些平台实际上无偿占有了数千万甚至数亿用户所生产和创造的价值的很大一部分。

Web 3.0 的范式是:用户创造、用户所有、用户控制、协议分配。

主要代表:区块链、元宇宙、DAO、NFT、链游

也就是说,在 Web 3.0 中,用户所创造的数字内容,所有权明确为用户所有,由用户控制,其所创造的价值,根据用户与他人签订的协议进行分配。

在这种体系之下,这些数字内容就不再是简单的数据了,而是数字资产,因为它的权利得到了资产级别的保障。

二、Web3.0的来龙去脉

1、WEB3.0的根源

Web1.0:门户网站,即,单方面的信息传输;Web2.0:社交网络,用户依托于平台产生信息;Web3.0:用户不依赖平台,产生并且拥有自己生产的信息

没错,平台是做出了贡献的,但它们做出的贡献和获得的收益是否相当,是否这种分配方式就真的是最好的,无可改变的分配方式——

音乐平台中的多少收入给到了音乐人?

小说平台是否就该拥有写手的著作权?

直播平台是否天然应该收五成以上的打赏抽成?

视频网站凭什么就能按照资本的意愿只让我们看它们想让我们看的内容?

很明显,这种互联网的实质在于,将过去属于各个国家主体的权力“去中心”,然后汇集到互联网企业,或者说控制互联网企业的资本这里。

包括美国政府自己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牺牲品”,毕竟总统都能被轻易封号。过去那种“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的幻觉破灭,变成了“互联网上,数据霸主可以让所有人相信你是一条狗”。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我们愈发清醒地认识到社交平台对于公众数据垄断,很多国家政权直接被明显带有美式“民主”风格的网络操弄推翻后……如果任由这种趋势发展,其结果必然是流动于全球范围的强势资本掌控全人类的数据,然后通过挖掘和榨取全人类的数据一步步变成无法被撼动的利维坦。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自从特朗普封号事件出来之后,全世界很多国家瞬间如临大敌,“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而区块链,提供的是一个改变这点的可能。这里,区块链提供的不仅仅是个“不可篡改的证据”,所谓的“拥有”也不仅仅是一个“你获得了属于你的内容的无可争议,不能被篡改的标记”,还包括你能够通过你创造的内容通过各种方式获益的途径和方法。

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也在《中国金融》2022年4月发表了文章《Web3.0是渐行渐近的新一代互联网》:“Web3.0有望大幅改进现有的互联网生态系统,有效解决Web2.0时代存在的垄断、隐私保护缺失、算法作恶等问题,使互联网更加开放、普惠和安全,向更高阶的可信互联网、价值互联网、智能互联网、全息互联网创新发展“。

 

2、WEB3.0的来龙去脉

之所以说Web3不是区块链领域的唯一设想,是因为现在这阵被掀起的Web3热潮最早的鼓动者只有一个,就是区块链项目Polkadot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之一)的Gavin Wood(加文·伍德)。

Polkadot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当别人的眼界还局限在区块链圈子里对标“以太坊2.0”的时候,Gavin Wood已经放话要做Web3,并且成立了Web3基金会,并且提出了Web3=去中心化的内容生产和所有权的概念。这个概念最初只是在区块链圈内传播,作为Polkadot项目的同义词,直到最近出了圈。

而Web3出圈的契机是什么呢?

实际上就和元宇宙和NFT差不多,熟悉这个圈的人早就对这个圈子的套路习以为常——基本上,大家过个一段时间,等到前面的概念冷下来之后就会找一个新概念炒,这个事大概从最早那波“爱西欧”的时候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今天。而最近这波呢,基本上从去年DeFi的流动性挖矿,到后来的NFT,元宇宙,再到Web3和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如果说和之前有什么区别,那就只能说大家的套路越来越娴熟,越来越知道——将一个概念包装成一个和区块链无关的纯科技概念更容易出圈。所以一夜之间元宇宙的热度就过渡到了web3.

但除了炒作以外,我们还是要客观地看待这个概念,Gavin Wood和Polkadot本身。

Web3,的确是个有可能实现,也确实会带来进步的概念。而Gavin Wood,的确也一直在为了这个概念而奔走——在其他概念在被热炒的时候,他也一直坚定地在推广Web3。

而Polkadot这个项目本身,在这里不赘述它的优劣势了,但是虽然Gavin Wood的愿景里Web3的基石是Polkadot,但实际上,Web3本身的基石是区块链,更确切地说,是区块链以及其中的一些概念,例如DeFi,NFT,DID,DAO等……而这些并不是只有在Polkadot里有,Polkadot在现在从技术上也未必有着明显的优势。

 

二、Web3.0的基础设施

1、区块链和跨链技术

Web3.0这个名字出现得比区块链更早。但在区块链兴起之前,Web3.0因缺乏解决方案只能停留在概念阶段。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加密货币投资者的增多,以太坊、Polkadot等区块链生态中涌现出一批与Web3.0相关的项目。因此,区块链技术奠定了Web3.0发展的基础。就整个区块链行业而言,多链并存的格局还会持续很长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区块链生态的Web3.0用户有进行交互的需求,跨链技术会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主要的跨链技术包括公证人机制、侧链或中继、哈希时间锁定、分布式私钥控制等。

2、去中心化身份

在整个Web3.0的架构中,去中心化身份(Decentralized Identity,DID)是至关重要的一环。DID与Web3.0的核心理念相符,允许用户拥有并控制自己的数字身份。DID中包含用户的身份信息和隐私数据,只有在经过用户授权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具有安全性、可验证和互操作性等特点。DID系统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实现身份的发现、识别和验证,不依赖中心化身份系统的审核和许可。

3、分布式存储

Web3.0致力于改变中心化平台对数据的控制,从这个角度来看,Web3.0项目不会将数据存储在中心化的服务器中。因此,Web3.0项目会有海量的数据存储需求,分布式存储是重要基础设施。相比传统的中心化存储,分布式存储具有安全性高、隐私保护、防止单点失效等优势。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分布式存储面临着可靠性、用户体验和监管政策等方面的风险。当前主要的分布式存储项目包括Filecoin和Arweave等。

4、隐私计算

在Web2.0中,中心化平台的商业模式普遍是通过用户的数据资源获取流量和利润。在Web3.0中,也存在对数据的使用和分析需求。但是考虑到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需要在用户的数据和隐私得到保障的前提下,通过隐私计算的方式完成计算任务。安全多方计算是隐私计算的一种解决方案,可以使互不信任的参与方之间保护隐私的情况下实现协同计算。

三、Web3现阶段典型应用

1、非同质化代币(NFT)

NFT,全称为Non-Fungible Token,指非同质化代币,是用于表示数字资产(包括jpg和视频剪辑形式)的唯一加密货币令牌,可以买卖。

典型NFT:无聊猿、变异猿

根据NFTGO官网显示,目前BAYC的地板价格(参考的最低价)是109.5ETH,约价值32.8万美元,整体市值达到了9.9亿美元,近24小时日交易量为370万美元,持有BAYCNFT的地址数有6419个。

国内NFT:国际奥会官方授权的冰墩墩NFT数字产品,总数为500个,每个99美元。据说这款NFT冰墩墩的二次交易曾经增长过2000美元,也就是相当于13000元人民币;还有腾讯的“12生肖冰雪总动员NFT纪念票”,支付宝的福娃3D版NFT产品也都是抢都抢不到

国家政策:2022年4月16: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 提到“坚守行为底线,防范金融风险”。其中明确表示,坚决遏制NFT金融化证券化倾向,包括不在NFT底层商品中包含证券、保险、信贷、贵金属等金融资产,变相发行交易金融产品等。另外,倡议书强调,不为NFT交易提供集中交易(集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持续挂牌交易、标准化合约交易等服务,变相违规设立交易场所

2、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

DAO是在线成员共有的社区,由成员的共识而非集中领导来管理。

自2016年,“The Dao”诞生以来,至今已经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作为区块链技术所倡导的去中心化理念的延申,DAO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DAO为组织基础同时兼具各自特色的组织日趋完善和成熟,在Web3时代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截至当前存在超过4200个DAO,管理的国库资产规模超过81亿美元。

  • 资产收藏

资产收藏DAO和普通DAO类似,但主要关注于NFT领域。作为早期收藏类别DAO的实践者,目前WHALE社区已经收藏超过1万6千件藏品,总价值超过1.2亿美金,而WHALE创始人WhaleShark目前已收藏超过40万件NFT。

收藏 DAO的投资范围可以不断的拓展,比如购买稀有的历史文物或许娱乐体育类的特许经营权,链上交易记录使得投资行为更加透明和可追溯。

  • 服务 DAO

伴随着区块链各个板块诸如公链、Defi、DAO、NFT等板块的诞生了诸多相关的项目,有时候好的创意在恰当的时机落地显得极为关键,因而,及时对接到成熟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就有时变得特别紧迫。

这催生了区块链的人才机构“服务 DAO”的产生,它使得从法律到创意,从治理到营销,从开发到资金管理等方面,创建了项目方与 web3 雇员签约的渠道。专业人员在完成特定的任务后,获得任务赏金。

大多数早期的服务 DAO,如DxDAO和Raid Guild等,都专注于将人才聚集在一起以构建加密生态系统。他们的客户包括其他加密项目和协议,需要从软件开发到图形设计和营销的一切。

服务DAO可以重塑人们未来的工作方式,使得全球的人才可以在自己可控的时间内工作,也使得人们的工作履历和工作技能通过链上的记录得到确认和累积。

  • 创作者DAO

创作DAO 旨在将共同使命或爱好的人聚集一个社区中为某些目标进行统一的行动的谋划。通过发行代币或者NFT进行组织管理,使得成员有动力创建一个有价值的社区。

其中一些典型的DAO包括, Friend with Benefits, IreneDAO, ConstitutionDAO, MoonDAO等。

  • 媒体 DAO

媒体 DAO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重塑了内容的产生者、消费者和媒体的互动方式。这些 DAO 不依赖基于广告的收入模式,而是使用代币激励来奖励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给定内容的所有权。

媒体 DAO 为打破了基于广告收入的模式,重新调整读者和制作者之间的利益分配。

  • 赠款/慈善 DAO

捐赠是DAO的第一个实用案例,社区捐赠资金并使用 DAO 投票决定如何以治理提案的形式将资金分配给各种贡献者。

Grants DAO 的治理最初是通过不可转让的股份进行的,这意味着参与的主要动机是社会参与而非财务回报。

Gitcoin是这种模式的先驱,为可能难以获得资金的关键开源基础设施提供资助。类似地,Uniswap、Compound 和 Aave 等大型协议具有特定的授权 DAO,让社区可以投票决定如何部署他们的金库,以支付建设者和开发人员的费用以推进协议。

慈善 DAO 也开始出现,以重新想象如何进行慈善捐赠。例如,Dream DAO发行 NFT 以筹集资金,然后让 NFT 持有者投票决定如何将这些资金分配给 DAO 的使命。

3、去中心化金融(DeFi)

去中心化金融或 "DeFi "是指金融领域(储蓄、贷款和外汇兑换)的去中心化应用。

从功能来看,目前最流行的DeFi应用大致可以分为稳定币、互换、借贷和其他衍生品几大类别

稳定币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s)

所谓稳定币,就是指币值锚定某种(或一篮子)法定货币的加密货币。严格意义上说,很多加密货币其实勉强能算得上是“资产”,很难归类为“货币”。除了缺乏法偿性、强制性等法律属性之外,它们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缺陷,那就是币值不稳定。跟传统金融活动一样,DeFi也需要一个价值稳定的一般等价物来充当交易媒介和价值尺度,这就是“稳定币”产生的直接原因。

稳定币是私人发行的加密货币,相对于美元或欧元,稳定币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价值。有法币抵押的稳定币:例如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保有法币的资产储备,以匹配每个代币的发行价值。其他项目通常是通过抵押数字资产或自动执行智能合约的算法保持来稳定。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s)是由政府发行的数字货币,象征着国家主权和义务。

代币互换

中心化加密货币交易所,业务范围包括加密货币与法币之间的兑换交易,因此普遍需要对用户需要进行KYC(Know Your Client)审查,而且采用集中托管、挂单撮合、集中交收的中心化交易模式,因此并不符合去中心化理念。DeFi中有一类应用,专门解决不同代币之间的互换问题,它们充分利用套利模型,以两两一组的代币对组合建立自动兑换资产池,创造出了“自动做市商”的代币互换模式。

加密货币借贷

Compound和AAVE是以太坊平台上比较有影响力的加密货币借贷项目,它们的商业模式很相似,都是按币种分别设立借贷资金池,流动性提供者向资金池中存入代币以换取资产池份额,借款人则以超额担保、浮动利率和复利计息为基础从资金池中借出代币,系统依靠代币供需数量的比率确定存贷利率,通过清算套利、担保物拍卖机制督促还款并促进不良出清,进而构建出加密货币的自动拆借市场。

4、隐私和数字基础设施

目前的许多区块链网络存在的局限性是——设计完全透明。但是,密码学新领域的前沿研究,使得从数学上证明信息的有效性成为可能,而无需提供信息本身。

隐私计算是隐私保护前提下数据共享的技术实现路径。为解决互不信任的多个机构间数据共享和数据价值挖掘问题,国际上开发出了在不共享原始数据前提下实现数据价值挖掘和流转的技术手段,即隐私计算。隐私计算一般通过三个环节保证数据和模型隐私,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可算不可识”和“可用不可拥”。

一是原始数据的“去标识化”。确保合作第三方不能通过数据反向逆推出数据主体,即不能识别出消费者的“自然人”身份,但又尽可能保留数据中的“信息”价值,做到共享信息的“可算不可识”。

二是可信的执行环境。通过硬件化、安全沙箱、访问控制、数据脱敏、流转管控、实时风控和行为审计等技术手段,提升数据和模型计算环境的安全性,确保全程安全可控。

三是能够保护数据和模型隐私的智能计算技术,如多方安全计算、差分隐私、联邦学习等。用户的原始数据可以在不出域、不泄漏的前提下共享并提取数据价值,实现信息的“可用不可见”。

5、创造者经济 (Creator Economy)

创作者经济,是新兴的创作者社区,如艺术家、音乐家、游戏开发者等等,直接与支持者(粉丝)联系,在没有中介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创造者们能够获得独立收入来源。

内容创作者——Feather, Ko-fi, Beacons, Scrollstack, Stereotheque, The Mango Jelly,

课程创建者——Xperiencify, CreativeLive, Kajabi, Podia, Skillshare, Teachable,

市场——Gumroad

流媒体直播——Onyx, Popshop Live, OnJam, Streamloots

活动组织者——Eventbrite, Happily, Luma, Offsiter

播客 ——Anchor, Castbox, Glow, Supercast

游戏——Nexus.gg

写作——Revue, Substack, Tales, Wattpad

音频内容——Avocado, Racket, Knowable, Spoon

数字产品——ConvertKit, Ghost

参与——Jemi

资金——Patreon, Buy Me a Coffee

 

6、链游(Gamefi)

基于区块链的游戏,是指构建在区块链技术上的游戏。

一是由于链游将DeFi的规则游戏化,游戏道具、衍生品NFT化,并加入传统游戏的对战、社交等玩法,使得传统DeFi的娱乐性、互动性被大幅提升,迅速吸引了大量虚拟货币爱好者参与。

二是因为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游戏,链游具有很强的去中心化属性,优质的链游项目具有社区治理功能,每个玩家都可以参与游戏的完善、升级。且链上游戏不受中心化公司管控,而是通过拥有治理代币的玩家们通过投票决定游戏未来方向。

三是链游和NFT天然具有相关性,传统游戏中用户只具备游戏的使用权,运营公司却有封禁用户账号、停运服务器的权利,而链游将游戏内道具以NFT的形式分配给用户,用户对这种数字资产拥有完全的所有权。

四是链游交易的公开透明性,能够增加玩家对于虚拟经济系统的信任。通过将游戏资源的产出稳定玩家对于游戏世界经济系统的预期,并且去中心化的还能把游戏公司赚的钱直接分给参与者,形成分布式游戏商业经济体。
Mirror World

Mirror World 宣布完成逾 4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由头部交互娱乐投资机构 Galaxy Interactive、Republic Crypto 与加密领域量化基金 Alameda Research 领投。

Mirror World 计划将本轮融资用于全面构建和加速完成前 3 款游戏(ARPG、PvP Battle Arena、SLG)上线,并为 Mirror World 早期社区成员的参与,设计各项权益支持。

秉持着「游戏第一,加密第二」的设计原则,Mirror World 正与 Republic Crypto经济团队在保证游戏性的基础上,共同进行 Tokenomics 以及 DAO 的设计。

12月14日,央视财经便报道了一家自称元宇宙研究院的公司,据该公司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一款名为《XX世界》的元宇宙区块链游戏,只要花钱买装备就能投资理财。参与这款链游,首先需要将人民币兑换成虚拟币USDT,再兑换成这款链游所使用的虚拟币,玩游戏能实现月投资收益近100%。据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游戏每日收益达到3000元—4000元,并称没有客户在这款游戏中亏钱。用户想要进行投资必须要经过公司的指导,需要先缴纳6000元以上的服务费,其次还需要分成每月收益的20%。

 

四、关于Web3.0的一些个人想法

Web1.0是静态页面;Web2.0是动态页面,加入了人机交互;

区块链1.0是比特币和加密货币。逐渐无可争议的,区块链2.0是以太坊。而接着,所有人都自称自己是区块链3.0,或者区块链3.0愿景的一部分。但Web3实际上更加复杂

根据目前设备和系统的发展趋势,Web3.0向这个方向发展是必然的。

但是,目前Web3.0的基础技术大都基于区块链,强调去中心化

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从去年总统大选至今的一年时间里,那些社交巨头、互联网大咖们就开始纷纷祭出元宇宙、web3.0之类概念,又一次喊出了“让去中心化重新伟大”。

区块链等技术其实并非近期才冒出来的概念,但这几年也被打着“去中心化”的旗号大行其道,造成炒币风潮盛行。而马斯克已经用实际行动表明,当他这种“拥有巨量曝光率”的“中心化人物”随便对币圈发表点看法,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动摇整个市场环境。说好的去中心化,匿名,人人平等呢?马斯克明显比其他人更平等。所以,他看穿web3.0的噱头,将其视为营销手段,也不足为奇。并且也提醒我们,千万不要产生“web3.0很美好”的错觉。

个人觉得这是国外一群精英阶层的无政府主义者,以他们在业内的话语权,利用技术发展规划输出自己的价值观等意识形态。

集中式管理和去中心化分布式管理类似于社会管理中的民主与共和。集中式管理的优点是高效、易监管等;缺点是个人行为和权利受限较多,个人主动权较小,另外容易定位出有价值目标受到攻击。而去中心化的方式则个人主动权很大,依赖多数个人的集体意志导向,而这个集体导向在区块链中则是激励机制,信息无法篡改,安全性较高;缺点是效率低,在复杂计算和大规模信息存储目前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个人觉得任何偏激的方式都会带来大量严重问题,然后再依赖系统生态的自我调节,逐渐调整为中间较为稳定高效的区间。不如直接通过融合各种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在理论上推证提出一个较为中庸的解决方案。譬如,区块链对大量历史数据的处理方式就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了集中式管理,只是没有过分集中。这种在两者之间逐渐寻找平衡点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通过模拟等手段进行加速。

现阶段,两种思想的冲突已经显现,例如政府层面已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比特币。而元宇宙概念的提出,更像是一种反击。如此发展下去,双方很可能将进入长期拉锯。互换一些利益可能是有必要的,如将历史数据集中管理和部分规则的指定权利换取一些隐私权利等。

另外,过分强调去中心化时需要考虑一个问题——政府在未来社会中的角色和价值是什么?考虑好了这个问题,个人觉得才能对技术未来发展方向有的放矢。

 

五、Web3.0技术栈

当构建一个传统的网络或移动应用程序时,我们经常依赖少数几个构建模块来完成工作。

  • API/应用服务器(REST或GraphQL)
  • 认证层(管理的或手工滚动的)
  • 数据库
  • 客户端框架、平台和库
  • 文件存储

使用这些核心组件,我可以建立我想要的大多数类型的应用程序,或者至少可以达到大部分的目的。那么,这在web3中是什么样子的呢?

事实证明,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那么简单,因为一下原因:

web3的工具、技术和生态系统不如web2成熟

在我们定义web3协议栈之前,让我们试着定义一下web3。

Web3是实现完全去中心化的应用的协议栈。

有了这个去中心化的技术栈,我们就可以开始构建去中心化的应用,这些应用有其自身的意义和特点。

web3的一些特点是。

  • 去中心化的网络基础设施
  • 拥有(数据和平台)的所有权
  • 本地数字支付
  • 自主的身份
  • 分布式的、无信任的、强大的基础设施
  • 开放、公共、可组合的后端

让我们开始深入研究web3的堆栈,并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 区块链
  • 区块链开发环境
  • 文件存储
  • P2P数据库
  • API(索引和查询)
  • 身份识别
  • 客户端(框架和库)
  • 其他协议

1、区块链

有无数的区块链,你可以选择建立在其上。没有一个是 "最好的",相反,你应该考虑它们之间的各种权衡。

在学习新东西时,有一件事对我来说常常很重要,那就是将帕累托原则应用到我所学的东西上。也就是说,什么是最有效的方式来获得该数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最大收益。遵循这个想法,我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新东西的同时获得最大的牵引力和动力。

在区块链领域,学习Solidity和EVM(或以太坊虚拟机)可能是作为区块链开发者起步时的最佳选择。使用这种技能(和技术栈),你不仅可以为以太坊,而且可以为其他以太坊第二层、侧链,甚至其他区块链,如Avalanche、Fantom和Celo构建。

也就是说,Rust在区块链领域开始变得越来越流行,Solana、NEAR、Polkadot等都有一流的Rust支持。你学习这两种语言可能都不会出错,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今天有人问我,我会说Solidity仍将是更好的选择。

除了这些建议,这里有一个不完整的区块链样本,它在技术、效用、社区、势头和未来的可行性方面有一个坚实的组合。

以太坊--原创智能合约平台

ZK roolups:ZKSync、Starknet、Hermez--高吞吐量的以太坊第2层,但不与EVM天然兼容

Optimistic rollups:Arbitrum & Optimism - 以太坊第2层,与EVM兼容(在此了解更多关于乐观和ZK滚动的区别)。

Polygon - 以太坊侧链

Solana - 吞吐量高,交易成本低,区块时间快,但比EVM(Rust)更难学习

NEAR - 第一层区块链,可以用Rust或Assemblyscript编写智能合约

Cosmos - 一个互操作的区块链的生态系统

Polkadot - 基于区块链的计算平台,使建立在其上的区块链能够在它们之间执行交易,创建一个互连的区块链互联网

Fantom - EVM兼容的第1层

Avalanche - EVM兼容的第1层

Celo - EVM兼容的第1层,旨在使任何拥有智能手机的人都能轻松发送、接收和存储加密货币

Tezos - 非EVM兼容的第1层,很多NFT项目都在使用它

2、区块链开发环境

对于EVM的开发,有几个很好的开发环境可用。

Hardhat是一个较新的选择,但它正获得越来越多的青睐。他们的文档很好,工具和开发者体验也很好,我个人一直在用它来构建dapp。

Truffle是一套在EVM上构建和开发应用程序的工具。它很成熟,经过战斗的测试,并且有很好的文档。它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许多开发者都在使用它。

Foundry是一个来自Paradigm的新的Solidity开发环境,显示出很大的前景。它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在Solidity中编写测试,支持模糊测试,以及速度(它是用Rust编写的)。我在这里写了一个关于它的单独介绍。

对于Solana的开发,Anchor正迅速成为新开发者的入门点。它提供了一个CLI,用于构建和测试Solana程序的脚手架,以及你可以用来构建前端的客户端库。它还包括一个DSL,可以抽象出开发人员在开始使用Solana和Rust开发时经常遇到的许多复杂问题。

3、文件存储

我们在web3中把图片、视频和其他文件存储在哪里?在链上存储这么大的东西通常是非常昂贵的,所以我们可能不想在那里存储它们。

相反,我们可以使用少数几个文件存储协议中的一个。

IPFS--点对点文件系统协议

优点:它很可靠,有很好的文档,有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

缺点:如果数据没有被钉住,就会丢失。

Arweave - 允许你永久地存储数据,只需支付一笔交易费。我是Arweave的粉丝,在这里写了一篇关于它的博文。

Filecoin - 来自Protocol Labs,也是建立IPFS的团队,它是一个协议,旨在提供一个持久的数据存储系统。有一些方法可以让开发者建立在Filecoin上,包括web3.storage,这很不错。

Skynet - 我还没有在生产中使用它,但已经试过了,它似乎工作得很好。这里的API看起来很棒。我有一些问题,比如数据的持久性有多长,以及Skynet与其他协议的互操作性。

4、P2P数据库

除了文件存储和链上存储之外,你可能还需要在链外存储数据。你可能会使用这些类型的解决方案,类似于你在传统技术堆栈中使用数据库的方式,但相反,它们是在分散的网络上的N个节点上复制的,因此更可靠(至少在理论上)。

几个选择是。

Ceramic Network - 一个去中心化的开源平台,用于创建、托管和分享数据。Ceramic也有一个很好的身份协议,我将在后面谈及。可能是我目前最喜欢的链外存储解决方案。这里有一个相当不错的演示。

Textile ThreadDB - 一个建立在IPFS和Libp2p上的多方数据库。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它目前可能正在经历一个大的API变化。我试过了,它显示了一些前景,但文档和DX需要一些改进。

GunDB - 一个去中心化的、点对点的数据库。Gun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一些相当有趣的应用已经用它建立。

就成熟度而言,我的看法是,链外存储解决方案的生态系统还没有达到建立一些开发者可能想要的更高级的用例所需要的程度。这里的一些挑战是实时数据、冲突检测和冲突解决、写入授权、文档和一般开发者经验。

将链外数据解决方案与区块链协议相结合,是我们在拥有能够支持任何类型应用的完全去中心化协议栈之前需要跨越的最后一个大障碍之一。

5、API(索引和查询)

我们与区块链互动和在区块链之上构建的方式与传统技术栈中的数据库有很多不同。对于区块链,数据不是以一种可以有效或容易地从其他应用程序或前端直接消费的格式存储的。

区块链是为写操作而优化的。你经常听到以每秒交易量、区块时间和交易成本为中心的创新发生。区块链数据在一段时间内以区块形式写入,使得除了基本的读取操作外,其他的都不可能。

在大多数应用中,你需要像关系型数据、排序、过滤、全文搜索、分页和许多其他类型的查询功能。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对数据进行索引和组织,以便有效地进行检索。

传统上,这是数据库在集中式技术栈中所做的工作,但在web3栈中缺少索引层。

Graph是一个用于索引和查询区块链数据的协议,它使这一过程变得更加容易,并为这样做提供了一个去中心化的解决方案。任何人都可以建立和发布开放的GraphQL APIs,称为子图,使区块链数据易于查询。

要了解更多关于The Graph的信息,请查看这里的文档或我在这里的教程。

6、身份认证

在web3中,身份认证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范式。在web2中,认证几乎总是基于用户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通常是通过一个表单或OAuth提供者收集的,要求用户交出这些信息以换取对应用程序的访问。

在web3中,身份识别完全围绕着钱包和公钥密码学的概念。

虽然 "钱包 "这个名字有它的作用,但我发现刚接触web3的人觉得这个术语很混乱,因为它与认证和身份有关。我希望将来我们能想出一些其他的方法来表达钱包是什么,因为它不仅结合了金融的各个方面,也结合了身份和信誉。

作为一个开发者,你将需要了解如何以各种方式访问用户的钱包和地址并与之互动。

在一个非常基本的层面上(也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要求),你可能想请求访问用户的钱包。要做到这一点,你通常能够在窗口环境(网络浏览器)中访问用户的钱包,或者使用像WalletConnect或Solana的钱包适配器。

例如,如果他们有一个可用的Ethereum钱包,你将能够访问window.ethereum。对于Solana(window.solana)、Arweave(window.arweaveWallet)和其他少数的钱包也是如此。WalletConnect很适合移动网络和React Native,因为它允许用户直接从设备上使用他们的移动钱包进行授权。

如果你想自己处理认证,你可以让用户签署交易,然后在某处解码以认证用户,但这通常需要一个服务器。这里是一个使用EVM钱包的例子,这里是一个使用Solana / Phantom的例子。

以去中心化的方式管理用户资料呢?Ceramic Network为管理去中心化的身份提供了最强大的协议和工具套件。他们最近发布了一篇博文,概述了他们最近的一些更新,并给出了一些关于所有工具如何协同工作的指南。我想从那里开始,然后探索他们的文档,以获得对如何开始构建的理解,并考虑在这里查看我的例子项目。

如果你想获取一个用户的ENS文本记录,ensjs库提供了一个很好的API来获取用户数据。

const ens = new ENS({ provider, ensAddress: getEnsAddress('1') })

const content = await ens.name('sha.eth').getText('avatar')

SpruceID也是一个看起来很有前途的东西,但我还没有试过。

7、客户端

就JavaScript框架而言,你真的可以用任何你想要的东西来构建,因为客户端的区块链SDK大多是框架无关的。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项目和例子都是用React构建的。还有一些像Solana Wallet Adapter这样的库,为React提供额外的工具,所以我说学习或熟悉React可能是一个明智之举。

对于以太坊的客户端SDK,有web3.js和ethers.js。对我来说,Ethers更容易接近,并且有更好的文档,尽管web3.js存在的时间更长。

在Solana,你可能会使用@solana/web3.js和/或Anchor。我发现Anchor客户端库是我构建Solana程序的首选,因为我反正也在使用Anchor框架,而且我发现它比@solana/web3.js更容易理解。

8、其他协议

Radicle是一个建立在Git上的去中心化的代码协作协议。它可以被认为是GitHub的一个去中心化版本。

Livepeer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视频流媒体网络。它已经很成熟,并被广泛使用,网络上有超过7万个GPU的直播。

Chainlink是一个甲骨文,能够访问真实世界的数据和链外计算,同时保持区块链技术固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

 

发布评论

© 风渡 All Rights Reserved · 链接 · 归档